美国研究表明,投入更少的粮食用于生物燃料生产和牲畜喂养,革新部分地区粮食生产方法,能额外养活全球30亿人口
日前,美国《科学》杂志刊登一项研究成果表明,减少粮食浪费是实现粮食安全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只要部分国家改善粮食生产方式,就能额外满足全球30亿人口的粮食需求,并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美国明尼苏达州州立大学的生态学家保罗·韦斯特,与美国环境工作组、哈佛大学环境中心等机构联合研究发现,过多的粮食被用于生产生物燃料和喂养牲畜,造成大量的粮食浪费。在美国中西部等地区,这种现象尤其明显。
保罗·韦斯特和他的同事们的研究,主要关注人类日常饮食结构与粮食浪费的关系。他们分析了大量的数据后发现,喂养牲畜需要的热量远超其所供给人类的热量,这意味着有许多热量都被浪费了。
以人们经常食用的牛肉为例,每消耗30卡路里的热量,仅能生产牛肉所含的一卡路里热量。而与牛肉相比,生产鸡肉和猪肉需要的热量则少得多。因此,如果美国、中国、印度的居民能适当调整日常饮食结构,减少粮食浪费,就能多养活4亿人口。
另外,在非洲、亚洲、欧洲东部等粮食生产不足的地区,改变耕作方法、提高农业水平等,也能产生足够多的粮食供8.5 亿人享用。其中,非洲的潜在产量几乎占一半。但研究者坦言,这一结论并没有考虑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早在2011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委托开展的一项研究就表明,全世界每年为人类消费而生产的粮食有约三分之一(约13亿吨)丧失或被浪费,且粮食浪费更多地发生在工业国家,零售商和消费者往往将可以食用的食物扔进垃圾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