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持续降低的海洋pH值可能导致了过去大规模物种的灭绝。
在地中海进行的一次独特的“自然实验”揭示了不断上升的二氧化碳含量对海洋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海洋酸度上升,海洋生物的未来暗淡,认为类似持续降低的海洋pH值可能导致了过去大规模物种的灭绝。
普利茅斯大学和巴西圣卡塔琳娜州大学的科学家对意大利那不勒斯火山二氧化碳排放口周围叫作有孔虫(Foraminifera)的单细胞有机体进行了研究。这项发表在《地质学会》杂志9月号的研究发现,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导致有孔虫种类从24个物种减少到只有4种。
“以前的研究已显示物种种类减少了30%,但有孔虫种类减少的则更多”,该研究报告的合著者之一,贾森·霍尔斯宾塞博士说:“在平均pH值7.8时就会出现一个临界点。预测本世纪未可能会达到这个pH值。
二氧化碳含量上升致使海洋酸化,对像有孔虫这样有碳酸钙外壳的生物体所产生的影响尤为致命。
“有孔虫在化石记录中保存完好,这就是我们选择有孔虫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霍尔斯宾塞博士说:“我们预想到结果很有可能会显示有孔虫种类有所下降,但我们没有料想到会有如此灾难性的剧变。”
有孔虫记录着地质史中过去的事件,特别是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PETM)的影响,5500万年前的某个阶段,出现大规模的碳释放,气温急剧升高,伴随而来的是海洋生物灭绝。但也有人认为可能是出现了某个阶段的海洋酸化。
“那是一个海洋生态发生巨变的时期”,霍尔斯宾塞博士说:“我们的自然实验室让我们有机会提前看一下未来的海洋。”
“这是用以研究海洋酸化的首批模拟二氧化碳喷口。利用这些喷口我们可以观察到生态系统对海洋酸化的反应。我们可以亲眼观察到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对‘海洋社会’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在pH平均值为7.8时,钙化生物体开始消失,代之而来的是非钙化生物体。我们在本世纪就要面临这种情况。我最大的担忧是,除非我们限制二氧化碳排放,我们就有可能面临大规模灭绝,沿岸水域退化和有毒水母及海藻大规模暴发的风险。”
合著者马尔科姆·哈特教授9月6日星期五在波恩举行的2010有孔虫会议上提交了该研究报告。本周末,德博拉·华尔-帕尔默将于8月29日至9月3日在圣地亚哥举行国际古海洋学研究大会上提交目前正在普利茅斯进行的关于过去25万年海洋酸化情况的研究报告。
翻译:Young Leon 校对:Jennifer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