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時代的乳製品和蛋製品的替代品很少,因此適應素食應該是很困難的,但是根據記載,他們是很認真的對待這一嘗試。
作者 John Davis 是國際素食聯盟的主管,歷史學家。
珀西·比希·雪萊(被朋友稱為比希)不愧是他時代的耀眼巨星,他極具魅力且充滿爭議,被少女所傾慕,被父母所厭惡,30歲前戲劇性地早逝。
當時,他還是名純素食者,生活在嬉皮風格的社區,抒寫“自由愛情”,有一群天體主義者的朋友(可能他本人也是),剛進入牛津大學就被開除。
這些都發生在200多年前,在其短暫生命的最後十年中,雪萊寫出了英文詩中最美的篇章。
1811年,19歲的雪萊與16歲的哈里特·韋斯特布魯克步入了婚姻殿堂。婚後,他們四處遊走了一段時間,於1812年3月暫居都柏林,此時,哈里特寫信告知朋友他們加入了“畢達哥拉斯系統”。雪萊是古典派學者,應該知道在古希臘和拉丁文中“畢達哥拉斯”名為乳素食者。同年,回到倫敦後,雪萊遇見了《回歸自然》一書的作者約翰·弗蘭克·牛頓,他是英國皇家內科醫師學會威廉·拉姆醫生的病人,而拉姆醫生著有《水與素食》一書,他們都提倡我們如今所說的素食主義,無論從道德方面還是飲食方面。雪萊很快加入了他們──其好友威廉·豪格後來的傳記中也證實了這點。
那個時代的乳製品和蛋製品的替代品很少,因此適應素食應該是很困難的,但是根據記載,他們是很認真的對待這一嘗試。作為散文《天然飲食的佐證》的序言,雪萊的第一部長詩《麥布女王》于1813年出版,詩中寫道:
他不再
屠宰注視他的無辜羔羊
狼吞虎嚥那撕碎的血肉
1814年,哈里特19歲並懷有了第二個孩子,雪萊離開了她,與16歲的瑪麗·葛德文私奔。在哈里特自殺後,瑪麗成為雪萊的第二任夫人。這顯然不為當時的正統社會所接受,他們只得長期居住海外。
1816年夏,雪萊和瑪麗在瑞士的日內瓦湖畔與詩人拜倫爵士以及一位醫生朋友相遇。他們暫時共同居住在一間鄉舍之中,但天氣變得很糟糕,1816年時還沒有電視,於是,他們四人決定每人每晚講一個故事。既然有雪萊和拜倫在,就會有不同尋常的事情值得期待,但出人意料的故事竟來自瑪麗。在19歲生日前,她講述了一名男人企圖創造生命的故事──她稱為弗蘭肯斯坦醫生。
1818年,該故事作為小說被出版,在歷史上留下了厚重的一筆,並成為如今稱為科幻小說的鼻祖。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弗蘭肯斯坦醫生創造的無名怪物(在被激怒之前是一個溫和的巨人)也是一名素食者。在書中,該怪物說:“我不吃人類的那些食物,我不宰殺羔羊以滿足食欲;橡果和漿果就能滿足我的營養需求。”右邊是1831年版書中的怪物插畫,和100年後好萊塢形象完全不同。
雪萊和瑪麗最後居住在義大利,在那兒,1822年雪萊海中溺亡。左下是後人想像所畫的拜倫在海灘點燃雪萊的葬禮火堆,右邊是瑪麗的後期肖像。
在後來的19世紀中,雪萊的名聲多來自維多利亞人對其詩歌的欣賞,而不是其生活方式。1886年,喬治·蕭伯納作為倫敦雪萊詩社的秘書長在其第一次會議上宣佈:“我,和雪萊一樣,是無神論者,社會主義者,素食者。”蕭伯納的密友──亨利·薩爾特也隨後幾年中寫了一系列關於雪萊的文章,以為其正名。
翻譯:趙磊 校對:張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