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1千克牛肉=開車70千米

生產1個普通美國人1年所需的牛肉,所排放的溫室氣體,相當於1輛轎車行駛超過2,900千米的排放量。

我們都知道轎車、燃煤發電廠,甚至水泥廠對環境的負面影響,但直到不久以前,才開始關注食品的環境危害。聯合國糧農組織(FAO)2006年發佈的一項報告表明,我們的日常飲食,特別是肉類,向大氣排放的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等溫室氣體,比運輸業或工業還多(溫室氣體吸收太陽能,使地球表面變熱。各種溫室氣體效應強度不同,它們使地球變暖的效應通常用二氧化碳當量來表示,也就是將它們換算成具有相同效應的二氧化碳量)。

FAO報告表明,目前全世界每年產生36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溫室氣體,肉類生產大約占其中的14%~22%。為了提供一個半磅重(大約0.23千克)的午餐漢堡包,也就是中間那塊兩副撲克牌大小的肉餅,釋放的溫室氣體,相當於一輛1,000磅重(大約1360千克) 的轎車行駛10英里 (大約16千米)路程所產生的溫室氣體量。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和全球大氣研究計畫排放資料庫的資料(2006年資料),本文作者估計,現在的肉類生產(全球平均水準)每年會向大氣排放65億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溫室氣體,約為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總量(360億噸)的18%。

實際上,我們消費的每種食物,包括蔬菜和水果,都暗藏環境代價:運輸和冷藏食物、耕作使用的燃料,以及動植物排放的甲烷,都會增加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含量。美國華盛頓大學的丹尼爾·J·摩根(Daniel J. Morgan)及合作者為美國西雅圖市撰寫了一份報告。他們發現,在秘魯種植1千克蘆筍,就要排放150克二氧化碳當量的溫室氣體,這是施用殺蟲劑和化肥、抽水灌溉作物,以及使用高油耗大型農業機械的結果。冷藏種出的蘆筍,並把它們運到美國人的餐桌上,還要排放約合400克二氧化碳當量的溫室氣體──也就是說,總共會排放550克二氧化碳當量的溫室氣體。

不過,與牛肉比起來,這不過是小巫見大巫了。1999年,英國東安格利亞大學的生態經濟學家蘇珊·蘇巴克(Susan Subak)發現,按照不同的生產方式,每提供1千克牛肉會釋放160~290克甲烷。甲烷的溫室效應約為二氧化碳的23倍,因此每生產1千克牛肉,就相當於向大氣排放3.6~6.8千克二氧化碳。

要讓飼養的動物增加體重,還需要大量飼料。2003年,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的盧卡斯·賴金德斯(Lucas Reijnders)和美國洛瑪林達大學的薩姆·索瑞特(Sam Soret)估計,生產1千克牛肉蛋白質需要10千克以上的植物蛋白質,而穀物生產都要釋放溫室氣體。並且,飼養動物的農場還會產生大量廢物,這也會產生溫室氣體。

蘇巴克把所有因素加在一起,發現採用圍欄飼養或集中飼養(concentrated animal feeding operation,CAFO)模式,每生產1千克牛肉,會產生14.8千克二氧化碳當量的溫室氣體,是蘆筍生產的36倍以上。這甚至遠遠超過了生產其他肉類的溫室效應:據估計,生產1千克豬肉產生3.8千克二氧化碳當量的溫室氣體,生產1千克雞肉僅僅產生1.1千克二氧化碳當量的溫室氣體。儘管就溫室氣體排放而言,高效經濟的集中飼養模式不是最清潔的生產方法,但要比大多數生產方式好得多:我前面引用的FAO資料意味著,從世界平均水準來看,每生產1千克牛肉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是集中飼養模式的好幾倍。

牛肉產生溫室效應的最主要原因是,吸收二氧化碳的樹木、草地和其他所念生植物的消失──這些土地改為種植飼料作物,且每年都要收割;其次,是因為動物排泄物和動物消化飼料時排放的甲烷。

改良廢物管理和耕作方式一定會減少牛肉生產的“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甲烷捕集系統可以把牛排出的廢棄物收集起來,用於電力生產。但是,這些系統費用過高,沒有商業化可行性。

個人也可以在減少食物生產的全球氣候影響方面有所作為。畢竟從某種程度講,我們的飲食大有文章可做。選擇更合理的飲食方式,我們能使世界大變樣:食用本地生產的食物,可減少運輸環節的溫室氣體排放──不過從附近農場用卡車小批量運輸食品效率低,能減少的溫室氣體排放有限。在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人們可以少吃肉類,特別是牛肉。

轉自環球科學(《科學美國人》中文版),原文How Meat Contributes to Global Warming

翻譯:冉隆華


新闻 | 北冰洋甲烷沉积物开始释放气体
新闻 | 肉类消费和天然气促使甲烷水平创历史新高
新闻 | NASA在北极地区发现了200万个甲烷排放热点
新闻 | 从巴西进口的牛肉和皮革有可能涉及森林砍伐
新闻 | 研究:全球甲烷浓度加速增加 畜牧种稻疑为祸首
新闻 | 全球变暖将加剧甲烷释放
新闻 | 巴西牛肉大豆出口贸易正在破坏亚马逊森林
观点 | 降低“短寿命气候污染物”排放可在短期内减缓全球变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