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稱1951年至2009年,中國陸地表面平均溫度上升了1.38℃,變暖速率為每10年升溫0.23℃,青藏高原冰川退縮速度達到每年7.8米。
前日,中國氣象局聯合科技部、中科院發佈了《第二次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報告稱1951年至2009年,中國陸地表面平均溫度上升了1.38℃,變暖速率為每10年升溫0.23℃,青藏高原冰川退縮速度達到每年7.8米。
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每年2.5毫米
據悉,本次報告編制於2008年12月啟動,彙集了我國應對氣候變化有關科學、技術、經濟和社會的最新研究成果。評估報告包括中國的氣候變化、氣候變化的影響與適應、減緩氣候變化的社會經濟影響評價、全球氣候變化有關評估方法的分析、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5部分。
本次報告只是階段性成果,中國還將進行《第三次氣候變化進行評估報告》的編寫。
報告稱,上世紀50年代以來,全國沿海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為每年2.5毫米。
青藏高原冬春積雪日數日趨減少
報告稱,20世紀90年代,青藏高原冬春積雪日數呈減少趨勢。念青唐古拉峰地區的冰川近期也出現了較大變化,喜馬拉雅山脈西段的納木那尼冰川正在強烈萎縮,冰川末端在1976年至2006年平均退縮速度為每年5米左右,2004年至2006年退縮速度達到每年7.8米,表現出近期加速後退態勢。
據國家氣候中心研究員羅勇介紹,1951年以來,中國的高溫、低溫、強降水、沙塵暴等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頻率和強度,存在變化趨勢並有區域差異。
專家表示,氣候變化及其引起的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增多,對人體的健康以負面影響為主,“老百姓要注意減排,低碳生活,要建立和完善氣候變化對人體健康影響的監測、預警系統,對發生的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所致疾病進行即時監測、分析和評估。”
華北近50年氣溫升高降水減少
根據觀測顯示,華北、東北、華中等地區,近50年氣溫升高,降水減少,氣候變暖影響了農業產量、土地向荒漠化和鹽漬化發展、血吸蟲病暴發幾率增大、人體心腦血管和呼吸系統等疾病發病率和病死率增加。
在華南地區,南海海平面加速上升。1993年至2006年,南海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為每年3.9毫米;西南地區,20世紀後40年,川西高原、雲貴高原的增溫趨勢明顯,而四川盆地氣溫存在明顯下降趨勢,降雨日數逐步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