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的膳食結構應該做出顯著的改變:從以動物蛋白為基礎向更加素食的方向轉變,以減少環境的壓力。
2010年6月2日 如何餵養世界、如何向其提供燃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21世紀如何發展:是變得越來越具有可持續性,還是使數十億人走進一個死胡同,是擺在人們面前的一個需要回答的問題。
一個由27名專家組成的“可持續性資源管理國際委員會”6月2日發表的一份報告指出,當前的化石燃料和糧食生產及消費模式正在使淡水供應變得枯竭、引發具有經濟價值的生態系統,如森林的喪失、使疾病和死亡加劇,並使污染水準惡化到一個不可持續的水準。
報告得出結論:對能源和農業進行大刀闊斧地改革、重新思考和重新設計將可以在環境、社會和經濟方面帶來顯著的回報。
報告指出,將能源和糧食兩大部門的環境衝擊同經濟增長脫鉤可以從家庭層面做起。可持續性目標可以從通過改善家庭能源和糧食消費的模式開始,如取暖和製冷系統、電器以及旅行的方式。
報告甚至發出具有爭議性的呼籲:人們的膳食結構應該做出顯著的改變:從以動物蛋白為基礎向更加素食的方向轉變,以減少環境的壓力。報告同時對普遍存在的一種觀點提出挑戰:即越來越富裕將自動可以使環境改善。報告指出,研究表明:如果富裕程度增加一倍,環境受到的壓力則增加60%到80%,而在新興經濟體當中,環境受到的壓力似乎更大。
據統計,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19%來自糧食生產。畜牧業需消耗世界糧食作物的一半;農業生產需要耗費全球70%的淡水資源和38%的土地。
以上摘自:聯合國新聞網
週三發佈的一項聯合國支持的研究稱,改革全球農業、宣導素食主義和限制化石燃料應該是最優先的環保議題。
報告稱,糧食生產和化石燃料的使用均會導致污染、溫室氣體、疾病和森林破壞。
“可持續性資源管理國際委員會”發佈的這項112頁報告說:“世界食品和燃料的結構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21世紀的發展模式。”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主任施泰納(Achim Steiner)說:“世界農業生產占全球淡水消耗量的70%,占全部土地使用的38%,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14%。”
該報告稱,消費者可以少吃肉,在取暖或旅行時減少使用化石燃料,這都有助於保護地球,“動物產品之所以很重要,是因世界上一半以上的農作物都用來餵養動物,而不是人類。”
報告指出,世界各國還應該致力於改進一些材料的使用方法,例如塑膠、鋼鐵和鋁材。
以上轉自:路透社中文網
根據一份新的聯合國重要報告:世界需要更多地推行素食飲食,以期制止氣候變遷。
一組國際科學家認為,溫室氣體排放的最主要原因是食物生產和使用化石燃料。
雖然煤炭和石油會逐漸被新生能源,如:風能和太陽能取代,但是,世界總是需要吃。
隨著全球人口數量的增加,食物生產可能會成為氣候變遷和環境惡化的主要原因。
可持續性資源管理國際委員會指出,農業生產消耗了全球70%的淡水、38%的陸地使用,及排放了19%的溫室氣體。
這篇將會呈送給各國政府的報告稱,既要滿足世界食物供給,又要減緩氣候變遷的唯一出路是更多地推行素食飲食。
“全球範圍內向可持續性的飲食轉變是切實降低氣候衝擊的唯一可行方案。”報告說。
環境署執行主任施泰納說,普通消費者可以通過少吃肉來對抗氣候變遷,他說:“委員會評審了一些已有的科學和結論指出,當今兩個最主要的領域對人們和這個星球的生命支援系統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那就是化石能源和農業生產,尤其是為了肉類和乳業而飼養牲畜。”
施泰納先生說,政府可以通過改革稅收系統和補貼方式,並使素食更便宜,來鼓勵人們少吃肉。
著名的《斯坦恩報告》的作者,布倫特福德·斯特恩說,首先贊成那些能對抗氣候變遷的經濟措施,也相信世界需要少吃肉。
他已經警告說,肉類和碳密集商品的價格應該上漲以對抗氣候變遷。
以上摘自每日電訊報:Eat less meat to save the planet - UN
(翻譯:Melinda Yuan)
費莉希蒂·卡魯斯
聯合國報告顯示,要拯救地球,使其免受氣候變遷的衝擊,必須減少畜產品的消耗量。
今日,一份聯合國報告表明,人類有必要將飲食方式轉變為純素食,從而應對全球範圍內的饑荒、燃料缺乏,以及最糟糕的──氣候變遷的衝擊。
報告上說:“隨著人口增長,畜產品的消耗量會增多,農業帶來的衝擊會增強。化石燃料可以有替代能源,可食物是沒有替代品的。所以,只有在全球實行一場飲食變革,減少畜產品的消耗,人類才有可能緩解這些衝擊。”
愛德格·赫特維琦教授是這份報告的主要作者,他說:“生產畜產品造成的破壞遠大於製造建築材料,諸如沙石、水泥、塑膠或金屬材料。生物量和用於飼養動物的農作物同化石燃料一樣有破壞力。
聯合國這一提議是採用了前工党政府顧問尼古拉斯·斯特恩議員去年提出的建議,他認為素食是應對氣候變遷的很好措施。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主席,拉金德拉·帕卓里博士,也力勸人們一周至少一天全素食,以幫助減少碳排放。
專家小組根據對環境影響的大小對生產,資源,經濟活動和運輸進行排名。農產品和化石燃料的消耗對環境的破壞力相當,因為隨著經濟發展,兩者消耗量劇增。
一位統籌該小組的環境學家,恩斯特·馮·魏茨澤克說:“人們生活水準日益提高,攝入的肉類和乳製品愈來愈多。家畜要消耗大量莊稼,繼而使用的化肥和殺蟲劑污染環境,污染淡水資源。”
能量和農產品的消耗都需要降低,因為收入增加一倍會導致環境所受的影響增加80%。
聯合國副秘書長兼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阿齊姆·施泰納說:“當下人口增長,收入增多,各種消耗需求增加,扶貧工作有待開展,環境退化的解耦增長是各國政府面臨的又一大挑戰。”
專家小組基於大量研究包括《千年生態系統評估》,總結出迫切須要解決的環境壓力:氣候變遷、棲息地變化、化肥中氮磷元素的浪費、過度捕魚、濫砍亂伐、生物入侵、水污染、鉛暴露、空氣污染以及顆粒物接觸。
週六,恰逢聯合國世界環境日,又一份報告指出,農產品,尤其是肉類和乳製品,占全球淡水資源消耗量的70%,占土地利用的38%,排放的溫室氣體占全球的19%。
去年,聯合國糧農組織預測,由於人口增長,全球食品生產到2050年將會增長70%。專家小組說農業活動中提高的效率將會被人口增長抵消。
以上摘自衛報:UN urges global move to meat and dairy-free diet
(翻譯:Angel Chian)
聯合國近日的一份報告稱,在全球推廣食素對解決全球饑餓、能源緊缺和氣候變遷影響至關重要。
聯合國環境署國際可持續資源管理小組的這份報告表示,預計全球人口到2050年將激增至91億,而以肉奶為主的西方飲食結構是不可持續的。
報告說:“由於人口激增以及隨之而來的對動物製品的需求大增,全球農業部門(尤其是畜牧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將大幅增加。而這種情況不同於化石燃料的解決方案,畢竟人總要吃飯的,因此人們很難尋求其他的解決方案。那麼,能大幅降低影響的唯一可行辦法就是在全球範圍內改變人們的飲食習慣,減少對肉食品的需求。”
該報告的建議與去年斯特恩爵士(Nicholas Stern)發出的倡議異曲同工:素食將會對我們的地球產生更好的環境影響。斯特恩爵士曾經是英國工黨政府的氣候變遷經濟學顧問。聯合國氣候變遷政府間工作小組主席帕卓里博士(Rajendra Pachauri)也曾經宣導過,人們應該每週少吃一天肉,以幫助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去年,聯合國食品與農業組織表示,到2050年,為了滿足世界人口激增的需求,全球食品生產將增長70%。工作小組表示,人口激增決定了農業必須大規模提高效率。
該報告的主要作者愛德格·赫特威希教授(Edgar Hertwich)說:“生產肉食比生產建築材料(諸如沙石、水泥、塑膠或金屬)對環境產生的影響更大。飼養牲畜的飼料和作物同燃燒化石燃料一樣對環境有害。”
赫特威希教授還表示,在人口增長最多的發展中國家中不能再提倡西方式的增長性消費。“發展中國家不應該再學習我們的模式。但是我們卻有責任來開發諸如可再生能源或者灌溉方法的新技術。” 赫特威希教授同時還是挪威科技大學工業生態項目的主任。
國際可持續資源管理小組的專家們根據對環境影響的大小給以下幾類產品排了個序:產品、資源、經濟活動,最後是交通。專家們表示,由於經濟發展,農業與化石燃料消費都在飛速增長,因此他們二者對環境的影響也旗鼓相當。
該小組的聯合主席、環境科學家恩斯特·魏茨澤克(Ernst von Weizsaecker)表示:“財富增長使得人們的飲食習慣轉變為以肉奶食品為主的消費模式,而目前牲畜所食用的作物占全球消費量的很大一部分,也就意味著飼養牲畜將消耗大量的水資源、化肥和殺蟲劑。”
報告總結說,收入每翻一番,環境損失就將增長大約80%,因此能源和農業都需要與經濟增長實現“脫鉤”發展。
聯合國副秘書長、聯合國環境署執行主任阿西姆·斯坦納(Achim Steiner)說:“針對當前人口增長、收入增加、消費需求增長和扶貧的長期挑戰,實現經濟增長與環境惡化的脫鉤發展是擺在政府面前的第一大挑戰。”
該工作小組援引包括《千年生態系統評估》在內的多份研究內容,列舉出各國政府所面臨的幾大環境壓力:氣候變遷、棲息地退變、化肥中氮磷的浪費、過度捕撈、森林及其他資源、外來物種、飲用水安全和衛生、鉛污染、城市大氣污染和職業顆粒物暴露。
報告中提到,農業部門尤其是肉奶產品消耗了全球70%的淡水、38%的土地和19%的溫室氣體排放。該報告在上週六世界環境日當天發佈。
以上自人民網
翻譯:Melinda Yuan, Angel Chian